线上教学期间的几点思考
2020年开局,我们撞入了一个必定载入史册的春节。全体中国人,以及中国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没有预期,没有模拟,每个人都是应考者,也是打分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似乎有了一次重新把庸常的日子打碎成渣,研磨成粉,再塑成形,点亮发光的机会……
一、学习型家庭成为教育的“最基础组织细胞”
疫情首先关乎家庭。它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需要诚恳地面对自己和世界,给孩子们真正有用的学习,让他们拥有更完整丰沛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身后的家庭。所以让家庭成为教育的最基础组织细胞,才是教育最好的生态。如果说,学校教育对孩子仅是冰山一角,那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才是整个冰山。教育只有得到家庭细胞的滋养,才能从入眼到入心,让孩子身心更完整。我是一个班主任,线上教学之初,我的工作重心就是要让家庭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广接地气,最大程度地谋求家长认同与参与,搭建家庭、学校教育一体联动的平台、机制和内容,持续推动家校资源、学习与策略全时段协同。同时引导家长尽量做到懂教育、懂学校,最大程度上在与学校教育的主动连接中,共建“学习型家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样的新家庭逐渐增多,我很欣慰。
二、学生走向更大程度的自我管理和自组织
什么是真正的“学会学习”,这个特殊的时期提醒我们展开新的审视。答案其实很简单:“学会学习”的关键指标,理应是学习者面向未来,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也许今天的学生,还处在有人传授、有人引导、有人督促的群体学习竞赛中;而一场特殊的灾情,让每个学生、教师,甚至每个家庭,都会面对如何自主管理学习、作息、交流……建立这种新的能力,学生最大的挑战是“自律”。人性追逐舒适性,自律意味着人要学会不断跳出舒适区,走向自我约束,并遵从它律规范。对孩子们来说,这需要目标和意义的启动,也需要团队伙伴的约定。我利用班会课和平时聊天的时间引导学生知道学习计划、准备学习工具、收集学习资源;同时,建立伙伴共学小组,相互勉励自我管理,逐步走向自组织的学习。一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必先是能够自治的学生”。
三、教师对在线教育的认同、理解、接受和使用
疫情期间,实施在线教育的群体除了家长和学生之外,最重要的群体就是教师。只有自己正确理解和认识在线教育,才能将各种技术融于课堂,改善和提升原本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这也必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克服开展在线教育的心理障碍
在开始尝试在线教育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抱怨,认为在线教育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是无法开展面对面教学退而求其次的方法。而事实上,在线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通过学生行为数据量化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再比如学生可以反复学习教师的教学视频以能够更好地领会和消化教学内容。在线教学的成本效益好,更具有灵活性。
2、认识和理解在线教育不是”课堂搬家”
我本身对线上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自身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开始我认为在线教育就是把面对面的讲授变成线上讲授。后来逐渐认识到在线教育绝不是课堂搬家,在线教育的教学过程变成了“资源设计+资源制作+学习支持服务“多个阶段共同支撑的活动。此外,在线教育需要教师的”团队合作”,教体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联研活动”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远程教育专家陈丽教授提到人类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正在从“两空间”向“三空间”转变,两空间指的是”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而第三个空间就是”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具有有别于前两个空间的特殊性,具有资源共享、信息众筹、行为数据化等特点,“互联网+教育”就是把教育放在第三空间来探索如何更优,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而绝不是课堂搬家那么简单。
3、实现从“传授者”到”引导者”角色转化
线上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了较大转变,从原来的“教学生”,变成现在的“促进学生学”。实践中我面临到比普通课堂更多的学生问题。例如如何对抗学生的惰性,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就需要有更多的规划和设计。自主学习能力无疑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我与学生的交互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流通,更是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成为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